民数记 Numbers
《民数记》是圣经的第四卷书,记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、脱离为奴之地后发生的事。神把他们带到西奈山,在那里与他们立约。尽管以色列人悖逆,但神还是满有恩典,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出路,让他们能住在会幕旁边,靠近祂圣洁的同在。
《民数记》开篇就讲述以色列人结束了在西奈山长达一年的停留,开始向旷野行进,前往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之地。这卷书的情节根据以色列人的行程阶段设计:始于西奈山,途经巴兰的旷野,最终抵达摩押平原,摩押平原位于应许之地的对面。
卷书第一部分以普查人数开始,并因此得名;随后详细安排了以色列各支派在营中的位置:会幕居中,周围是祭司和利未人,再外围是排列整齐的12个支派,以犹大为首。这一切精心预表了神在百姓中彰显其圣洁的同在。
接下来的系列规定,是对《利未记》中洁净规条的进一步展开:若神与百姓同住,他们须竭力保持营地洁净,以迎接神的圣洁。
当神同在的云彩从会幕升起,带领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山前往旷野时,情况迅速恶化。以色列人开始抱怨饥渴,怀念埃及;摩西的哥哥和姐姐也起来反对他,在会众面前诋毁他。显然,这段行程的开端并不顺利。
随后,以色列人抵达巴兰的旷野,距离应许之地尚有约一半路程。神命摩西派出十二名探子,各支派各出一人,前往探查应许之地。归来后,十名探子报告说以色列人无法在那里生存,迦南人会消灭他们。唯有迦勒和约书亚坚信神会拯救他们。然而,那十名探子煽动百姓,使他们陷入惊恐和愤怒,甚至策划叛乱,欲另立领导人返回埃及。
神因此极为愤怒。摩西替百姓代祷,求神信守对亚伯拉罕的应许。神应允了,但不可牺牲其公义:神遂使以色列人终生无法踏入迦南地,审判他们,让他们在旷野漂流四十年,直至全部离世,唯有他们的儿女得以进入应许之地。
人们或许以为,如此严重的后果会让以色列人警醒,然而情况反而更糟。一群利未人悖逆,挑战摩西和亚伦的领导地位,指责他们权力过大。因此,神严厉惩治这些利未人,重申了对摩西和亚伦作为以色列领导人的任命。
以色列人离开巴兰地区,再次启程后,又遇新问题:他们因干渴抱怨,质问摩西为何带他们出埃及。神命摩西吩咐磐石出水,但摩西未遵行,反而越权击打磐石,并说:“你们这些悖逆的人听着,非要我们叫水从磐石流出来给你们喝吗?”因摩西以己代神,未尊神为大,故遭受与旷野一代同样的命运,不得进入应许之地。
不久,以色列人再次悖逆,神施行奇特审判,使毒蛇咬噬他们。摩西为百姓代求,神示摩西造铜蛇,挂于杆上,凡仰望者,蛇伤即愈。此标志虽奇特,却彰显了神信守立约时的挑战:神审判以色列的邪恶与罪是公义的,但对仰望神、求医治的人而言,审判亦能转化为生命之源。
自此,以色列人进入摩押平原,首要讲述的是巴兰的奇异故事。当以色列百姓途经摩押领土时,摩押王惊恐万分,雇佣外邦术士巴兰诅咒以色列。然而,巴兰三次尝试皆无法发出诅咒,反而只能祝福。请记住《创世记》12章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。巴兰非但未能诅咒以色列,神还赐他异象,让他预见未来的以色列王,将神的公义带给万国。此异象令人想起《创世记》49章雅各对犹大的应许。
此刻需驻足沉思《民数记》的内容:在旷野中,悖逆之事层出不穷,局势日益恶化。尽管神对以色列施以个别审判,但同时亦不断以食物和水彰显其慈爱。因此,巴兰的故事从正面显明了神的恩典——以色列人虽在营中抱怨、悖逆,却不知山上神正保护并赐福他们。
在旷野中,以色列的悖逆与神的信实形成强烈对比。正因如此,这些故事对以色列后代至关重要。旷野的故事被后世旧约先知、诗人,乃至新约使徒反复传述。这些故事时刻警戒我们:神必信守立约应许,但亦会任凭子民悖逆、远离,并面对种种后果。
卷书剩余部分重点讲述了旷野一代人的儿女,他们开始预备继承应许之地。以色列再次清点新一代人数,随后继续生活,在与周围族群的战斗中取得胜利,甚至有几个支派开始在应许之地定居。
《民数记》以新一代以色列人准备进入应许之地作为结尾,摩西在此做了最后一场充满远见卓识和警戒的教导。至此,便是《民数记》的精义所在。